我真是最近才发现这事儿的。
我妈肠胃不太好,老毛病,前阵子吃坏了肚子,我让她去医院看看,她愣是扛了四天,最后实在不行才挂了个普通门诊。
回来我才知道,她看的是下午号,因为挂号费比上午便宜15块。她还特意说了一句:“白天也忙,反正忍忍就过去了。”
我当时心里一哆嗦。
其实从2024年开始,国家就开始推“紧密型城市医联体”了,主打一个“基层首诊、急慢分治”,还说要降低患者医疗负担。今年3月,国家卫健委和医保局联合印发《2025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清单》(国卫体改发〔2025〕3号),第7条明确提出:“推动慢性病门诊费用由社区报销起步,提高基层就诊率。”
可真到社区医院去看看,挂号是便宜了,但检查也少了,医生说得也不多。
她老人家说:“去了也没个谱,最后还是得回大医院。”
就这样来回折腾,交通费、挂号费、药钱、胃镜检查……一圈下来三百多块。别说她,我看着都肉疼。
她不是没医保。
而是她觉得,这点毛病不值当报销。因为现在不少地区的医保起付线提高了,比如我们这边社区医院起付线升到了280元,医保按比例报销后,其实也就回几十块。
据《南都周刊》2025年5月报道,北京、天津、郑州等多地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中,门诊统筹起付线上涨10–30元不等,且药品目录缩减超200种。
看着报销项目表,她那句“算了,懒得折腾”我是真的理解了。
更现实的是,很多家庭看病前第一反应不是“去哪儿看”,而是“贵不贵”。
这事在我朋友圈也不止一次看到:有人爸妈高血压不去复查,有人阿姨子宫肌瘤拖了半年才手术,都是因为“怕花钱、怕折腾”。
医保改革方向没错,但如果基层医疗资源跟不上、覆盖率不足、信息不透明,那政策就悬在空中,落不到人心上。
我妈这代人,舍不得花钱是真的。
但我也越来越明白,这不全是节俭,是一种压在心头的——“不能拖家里后腿”。
金河配资-股票投资公司-配资之家-专业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